阿里被罚后,三巨头的博弈或将迎来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7-08 点击:52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发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同时提出“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释放了“规范”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支持与规范并重。平台经济创新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这一公共产品是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的。
对于此次罚款,阿里巴巴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表示,此次处罚,是对阿里巴巴的警醒和鞭策,是对行业发展的规范和呵护,是国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称:“此次监管部门处罚阿里巴巴集团,对企业发展是一次规范扶正,对行业环境是一次清理净化,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一次有力维护。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扯袖子’也是一种爱护。”也有人表示,对于这样巨额的罚款,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阿里的“二选一”策略无异于想要独占鳌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难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无形中降低了企业创新升级的步伐。规范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其体验“一枝独秀”的孤独,不如欣赏“百花争鸣”的热闹来的更有意思。
其实,回过头来看阿里最近几年的发展,其过得也并没有那么轻松。来自京东、拼多多的竞争压力更是让阿里有点“慌不择路”。拼多多自2018年7月上市后,电商平台间的竞争进入焦灼阶段。以拼多多公布2019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45.452亿元,较2018年同期13.846亿增长228%;截至3月底,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4.433亿,较2018年同期的2.949亿净增1.484亿;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达2.897亿......短短6年,拼多多已发展成为与阿里、京东较量的又一电商增长极。这个走“农村包围城市”模式的企业已悄然长大,时刻威胁着阿里的进一步发展。
在拼多多崛起之前的那些年,阿里与京东电商平台领域较量已十分热闹。随着拼多多的逆势凸起,也让国内电商形成了“三国杀”的局面。这或许也让阿里感受到了来自市场多元化参与主体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
业绩背后的竞争态势
营收情况是货量最直观的表现形式。2021年2-3月,阿里、京东、拼多多相继发布2020年财报。其三方数据也释放出了其业绩背后的秘密。
2020年,阿里巴巴集团实现季度营收2210.48亿元,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490.02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da 683.80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794.27亿元,同比增长52%。
再看京东,在京东发布的其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未经审计的2020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财报中显示,京东集团2020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243亿元,同比增长31.4%。2020年全年净收入为7458亿元,其中净服务收入为939亿元,而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404.5亿元。2020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94亿元,2019年全年为122亿元。
而在拼多多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中显示,拼多多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477亿元,同比增长146%;经营亏损20.78亿元,归母净亏损13.76亿元,均同比有所收窄。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过阿里巴巴同期的7.79亿。第四季度平均月活为7.19亿,同比增长146%。拼多多由此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无疑,拼多多的业务增长速度可见一斑,其营业额的增长也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京东、拼多多业务量的不断增长,时刻调动着阿里的“心弦”。此外,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也彰显着快件增长量的不断攀升,这正是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京东、拼多多在营收上不断创下新高,阿里面临的竞争局面是不容小觑的。
物流举措不断扩围
物流是电商平台不断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持续加码。2020年,阿里巴巴打造出了3个核心业务:第一,是以“淘宝+天猫”为首的电商战场,打造一张实现“全球一张网”的快递/快运+仓配网;第二,是以“饿了么+口碑+支付宝”主打的本地生活战场,依托即时物流品牌“蜂鸟即配”,驱动电商平台整体用户活跃度的进一步提升;第三,是以“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鲜生”为首的同城零售战场,开展同城小时、半日、次日到家等业务。此外,阿里巴巴先后增持“三通一达”以及百世,这都在无形中加重着阿里巴巴在快递领域的地位。菜鸟网络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1%至113.60亿元,占阿里巴巴本季度收入的5%。本季度,菜鸟网络还实现正向的经营现金流。财报称,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快速增长的跨境和国际零售业务的履约订单量增加。
京东更是在2020年“618”实施“618物流运营举措”,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前置备货、社区分钟级配送、城市群半日达和千县万镇24小时达,全力保障全国范围内上门服务。据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数据预测,“618”期间京东物流将继续把商品部署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一方面通过预售模式,下单瞬间即开始终端仓储生产,消费者数分钟内即可完成收货;另一方面基于爆款预测,将前置仓部署在各级各类仓储中,帮助商品及时出库。
拼多多早在2018年就开始推出物流电子面单系统,并迅速普及。除此之外,拼多多还电商下沉、电商扶贫、电商助农结合起来,用拼购的模式助推农产品上行,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目前已布局全国300多个城市,并处于不断增长阶段。在前段时间拼多多方面则表述称,“四季度,拼多多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进行新一轮重投入,但在强劲营收的带动下,该季经营仍基本达到盈亏平衡。”
各大佬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动作不断,带动着其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各方持续增长的业务量也充分显示了竞争给物流业带来的发展。
用户的选择始终是平台发展的风向标
用户数是衡量电商平台的关键指标。2020年12月,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数达9.02亿,单季增长21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达7.79亿,单季净增长2200万。其中,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淘宝特价版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亿;2020年12月,淘宝特价版月活跃用户也突破1亿。
在京东发布的财报中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4.719亿,全年净增了近1.1亿活跃用户,超过80%的新增活跃用户来自于下沉市场。其中,第四季度新增用户中超过七成来自三至六线城市;2020年12月,京东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41%。尤其京东上线的社交电商京喜,在下沉市场上为京东贡献了不少新用户的增长。
拼多多更是不甘落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活跃买家为7.884亿,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的5.852亿增长35%。其中,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支出为2115.2元人民币(合324.2美元),比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的1720.1元人民币增长了23%。拼多多由此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阿里、京东早已通过“淘宝特价版、京喜”等开始下沉市场增加用户,而拼多多则朝着一二线城市进军。无论是京东的下沉市场,还是拼多多的向上发展都在无形中与阿里抢夺着用户,不过随着阿里对三四线城市的加速渗透,也收割了不少新的“淘宝”“天猫”用户。
越来越高的渗透率,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各领域的争夺愈演愈烈,激烈的竞争可以带来市场的兼并整合,但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忘记初心地进行垄断市场,而应当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相互提升、相互创新、相互发展,共同为各方服务。
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会带动我国的电商、快递物流等市场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化,也将促使企业由粗放竞争的发展阶段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这在阿里致客户和公众得一封信中表示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其将以此次罚款为新的起点,直面问题,锐意革新。政府的监管与服务,社会各界的批评、包容和支持,是阿里巴巴一路成长的关键。对此,阿里心怀感恩,也同时心存敬畏。客户第一,做一家为社会不断创造长期价值的好公司,既是阿里的初心,也是阿里存在和发展的最大意义。
阿里、京东、拼多多们,他们今天的市场地位,源于他们智和力,源于他们的初心,也源于他们团队的服务和责任。然而,正是由于他们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才更应该尊重用户的选择,更应该尊重市场的规则。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在为大众提供了最好的消费体验的同时,已经属于广大消费者的平台。未来,平台要走的从容,可能需要在平台协同,物流协同、基础设施协同等方面多做些努力,让用户多一些选择,就会给自己多积累一些用户。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